首页 >> 翻斗车

半导体之战日本靠什么取胜电热水壶永安浴桶耐火电缆胶头Rra

发布时间:2024-03-20 19:36:02 来源:智升机械网

半导体之战日本靠什么取胜

1947年,日本颁布“和平宪法”,开始战后经济改革、恢复和重建过程。但是,由于大量熟练工人死于战场,产品质量比二战时还糟。有西方媒体这样报道日本产品:玩具玩不了多久手机板就会出现质量问题,灯具寿命短得让人无法接受。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在《日本制造》中回忆:“我们就是仿冒和劣质的代名词,任何印有‘日本制造’的商品都给人留下了质量极差的印象。在创业初期,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侧重大的差别我们总是把产品上‘日本制造’这行字印得尽可能地小,有一次因为太小了,美国海关逼着我们重新印大。”日本大分县北部的一座小城宇佐市,二战后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近百家工厂。原因很有意思,宇佐的英文是“Usa”,因而在此制造的产品可以印上“Made in Usa”,让人误以为是美国制造。

显然,靠着类似方法,日本产品是不可能享誉全球的。日本政府逐渐意识到低劣产品、恶劣口宜春碑的问题,着手建立相关法规。当时,美国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榜样和老师。于是,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会设立质汽车轮辋量管理研究小组,研究美国的《生产管理手册》,但书中漫天的理论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1950年6月24日,控制日本80%资本的21名企业家出席了一场盛宴,欢迎美国统计过程控制专家爱德华兹·戴明博士。戴明用鼓动的语言告诉日本人:5年后,你们的产品质量将超过美国!接着,戴明在日本举办了为期8天的质量管理讲座。日本最大的广播机构将这次讲座的录音制作成节目,数百万日本民众通过无线电波收听到了戴明的授课。戴明带来了两个重要的质量思想:一是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只要一开始把事情做对,成本反而会降低;二是大油漆和粘合剂系统是其他常见用处多数的质量问题不在于工人,而是管理者的。戴明带来了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场声势浩大的质量改革运动由此开启。

上世纪60年代,日本质量管理进入独创时期,推进“全面品质管理”和“消费者品质管理”活动,首创质量管理小组质量改进方法,提出一系列富有日本特色的品质管理理论和方法,石川馨、田口玄一、狩野纪昭、大前研一等品质管理专家名噪一时。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构建严格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体系,采取集团诉讼、具有震慑力的惩罚性赔款、生产方举证、严格追究刑事等措施,倒逼企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日本集成电路缺陷率降至千分之一,而当时美国的缺陷率约为百分之一。这个巨大差距使得美国在半导体之战中败北。

又过了10年,日本产品的质量愈发强大。1980年,美国质量专家哈勒德在一篇报道中介绍,分别检测3家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30万个存储器,结果发现日本产品的出错率为0,美国的为1.1%至1.9%,使用1000小时后出错率上升到27倍。

在经历经济泡沫破裂和长达20余年的经济增速下滑后,如果没有强劲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作为支撑,很难想象今天日本还能保持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位置。但近年来,许多知名日本企业内部相继发生一些质量问题。特别是,丰田、铃木大面积召回自本世纪初开始问题汽车以及高田、神户制钢篡改数据等均轰动一时。其中的原因,既有经济下滑带来的压力,也有碧根果世界制造格局导致的变化;既有质量管理的放松,也有企业文化的变迁。日本质量蒙上了阴影,需要重新思考产品质量管控问题了。

客厅装修
北京装修电话
北京装修公司排行榜
卫生间装修
友情链接